伴随着朝阳初升,我步入办公室,开启电脑,如同迎接一位老友般登录“濮阳网”,饶有兴致地阅读最新一期的《濮阳日报》。自参加工作的那一刻起,这一习惯便如影随形,日复一日,始终未变。
我于2019年从部队转业,被安置至濮阳市自来水公司工作。在服役的八年时间里,我主要负责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因此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刘导”。到公司上班第7天,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的环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在这一时期,副主任许国选要求我撰写一篇关于疫情防控保供水的综合性新闻稿,这让我感到为难。尽管我有电视新闻的工作经验,但此前从未涉足新闻稿的写作,担心无法胜任。此时,主任鼓励我说:“没有人一开始什么都会,就像我一个学工科出身的人,不也能够写作吗?只要用心,肯下功夫,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更何况,写得不好还有我来修改,大胆地去写吧。”主任的话语让我心安,我开始思考如何撰写这篇新闻稿。
于是,我深入研究《濮阳日报》过往的报道,寻找灵感。我仔细阅读那些关于社会民生、应急响应的优秀稿件,学习它们如何构建文章框架、如何精确捕捉新闻要点、如何用平实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意义。同时,我也联系了几位擅长写作的战友,向他们请教信息稿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他们的耐心解答让我受益良多。
在准备过程中,我深入一线,采访了那些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供水人员。从抢修队的迅速出动,到水质监测中心的严格检测;从客服热线的全天候接听,到调度中心对供水管网的精细调控……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撰写这篇报道的决心。
经过数日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完成了初稿。当我忐忑地将稿件交给主任时,他仔细阅读后,微笑着点头:“不错,有所进步!尽管有些地方可以进一步精炼,但整体结构和内容都很充实,情感也很真挚。我来帮你润色。”经过主任的精心修改,稿件最终被刊登在《濮阳日报》的版面上。那一刻,看着自己的名字在油墨印刷的报纸上,我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这不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与《濮阳日报》这份不解之缘的最好诠释。
从那时起,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司的新闻宣传工作,无论是撰写信息稿还是拍摄照片,我都力求做到最好。我也开始关注《濮阳日报》上的每一篇文章,学习它们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成长为公司新闻宣传队伍中的骨干力量,至今在《濮阳日报》发稿59篇。每当我看到群众因为我的报道而更加了解公司的工作、更加信任我们的服务时,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因为我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濮阳日报》这个平台的支持和锻炼。
如今,《濮阳日报》即将迎来创刊40周年华诞,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作为与这份报纸共同成长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能够见证它走过这不平凡的四十年。《濮阳日报》不仅记录了濮阳市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无数像我一样的普通人的成长和进步。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濮阳日报》将继续陪伴着我,见证我更多的成长和进步。而我也会继续努力,用笔尖记录下更多值得铭记的瞬间,为濮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濮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刘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