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协会要闻

协会40周年

综合新闻

行业要闻

地方水协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用科研创新为优质安全供水保驾护航
发布日期:

超滤膜处理工艺、紫外消毒设备、活性炭处理装置、供水管网模拟系统……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里,各类深度水处理工艺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是一个小型现代化水厂,还承担着多项国家和北京市供水科研项目,“面向管网水质稳定性的厂网系统调控关键技术及示范”等国家“十三五”水专项重要课题成果就是出自于此。
2023-11-22T02:36:57.png

“我们正在进行的课题有‘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供水管网水质智能监测’北京市科委项目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可能将对推动水质管理智能化升级、提升水质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作为技术领军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集团技术研究院院长顾军农对这些重点研究课题如数家珍。

近年来,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积极开展供水安全多领域课题研究,持续加强科研储备、技术研发、自主创新三个平台建设,特别是2013年成立技术研究院以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显。在此基础上,为了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榜样作用,2016年集团成立由顾军农牵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科技研究提供了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有效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在顾军农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不断深化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开展行业性、前瞻性课题研究,共申请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31篇,多项研究成果在集团内部推广应用。

“创新工作室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供水行业热点难点开展研究,创新成果不仅为确保安全优质供水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在节能降耗、创收创效上获得显著成效。”顾军农介绍说。

精细化管理为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和实现绿色智慧发展增添新动力。由于南水水质季节性变化较大,工艺处理过程中药剂投加必须精准科学、应变及时,才能保证出厂水水质安全。创新工作室基于水厂上百万条运行数据支撑,先后尝试构建算法模型50余种,探索出以双药为核心的适应性混凝剂智能投加模型,建立了水厂精准投药及数据治理管控平台。这项研究不仅为水厂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还大大提高了水厂应对原水水质变化的响应速度,而且因实时调整药剂投加量有效降低了加药成本。

保证管网末端水质安全稳定是重点研究领域。通过对北京市供水管网进行适配性研究,创新工作室提出的南水北调北京受水区供水管网突发水质变化风险识别与控制技术,在南水进京水源切换、自备井置换工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成功确保了管网水质安全;其研究成果“水质腐蚀性判定指数”还被收录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中,作为评判水源切换时不同地区管网发生水质改变风险的判定标准。

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获得过多项科技荣誉。“市政水处理紫外线消毒与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科技成果亮相市国资委系统“十三五”创新成果发布会。“南水北调北京受水区厂网精准管控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获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科技一等奖。“机械加速澄清池精准控制研究与应用”等12个项目分获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一至三等奖,科技成果连续两年亮相北京科博会。

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创新工作室在培养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方面,充分发挥了“孵化器”和“蓄水池”作用。创新工作室拥有研究人员18名,其中硕士以上占三分之二、高级工程师6人,他们秉承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潜心探索供水前沿科技,默默为首都供水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年,技术带头人李礼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她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多次赴外省市试验基地工作,获得多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污泥沉降速度自动分析装置”“机械加速澄清池多参数监控系统”等已在12座水厂机械加速澄清池上得以应用;《供水系统中铝残余特征与风险解析》《基于GIS的管网水质敏感区研究》创新提出了供水管网水质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顾军农劳模创新工作室正锲而不舍地把一粒粒创新的种子埋入沃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顾军农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一个集研究、开发、应用于一体的自主创新团队,以‘学习、勤奋、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紧密围绕集团搭建‘安全、优质、绿色、智慧’供水服务保障体系目标,不断探索创新,用新技术、新思路为首都供水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