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编号 | CUWA-SKJJ-2020-309 |
被浏览次数 | 93649 |
项目名称 | 深圳市水源水主要藻类致嗅及相关对策研究 |
奖项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单位 | |
主要完成人 | |
项目起止时间 | |
关键词 | |
项目简介 |
1.项目简介
近年来,广东省各流域水库的营养水平呈上升趋势,储雪丹等(2016)在2014年10月和2015年1月对广东省33座大型供水水库进行调查显示,除新丰江水库和罗坑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之外,其它水库均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状态,而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往往伴随着蓝藻水华,同时引发严重的水体异味。2014年4月,由于藻类爆发,西丽水库产生严重的水体异味,为了应对供水的水质嗅味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大涌水厂和东湖水厂的原水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观测原水中Geosmin和2-MIB的季节动态,同时结合各种理化因子的测定,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手段分析环境因子变化对Geosmin和2-MIB季节动态的影响,探讨引起大涌水厂和东湖水厂原水异味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对引起原水异味问题的优势藻和常见藻种(颤藻、伪鱼腥藻、长孢藻(原为鱼腥藻))通过毛吸管分离法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开展颤藻、伪鱼腥藻、长孢藻在不同温度、光照、氮浓度、磷浓度和pH值下的生长实验,结合胞内和胞外Geosmin和2-MIB的同步测定,研究3种产嗅藻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环境因子的生理学响应,从而阐明产异味蓝藻的生理学特性。本课题的开展有助于了解我国热带水体Geosmin和2-MIB的发生规律,为供水水体异味发生风险进行预警,同时阐明产异味蓝藻的生理学特性,丰富我国水体产异味蓝藻的研究资料,为供水水体去除异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供水水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表论文4篇;编制《深圳市主要水源水常见淡水浮游藻类图集》;完成技术报告1篇
2.项目主要技术内容
2.1创新点
(1)该课题统计深圳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藻类种类(鉴定到属),首次建立并完善深圳市主要常见藻类彩色图集
(2)分析浮游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优势种的年变化规律;调查深圳市饮用水水源地主要产嗅藻的种类,并对产嗅藻分离、纯化和扩大培养。实验室模拟研究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氮磷比和pH对产嗅藻的生长及产嗅情况的影响;根据深圳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实测数据和实验室内模拟数据,以期为水质保障提供基础数据,从而完善嗅味问题的应急处理技术。
(3)对深圳市水库嗅味问题爆发规律的分析和总结
在时间上,每年3月份、4月份、5月份和6月份易发生饮用水嗅味问题,因此3-6月是嗅味问题发生的高风险时间段,可以在这个时间段提高嗅味风险等级,加强原水藻类和嗅味的监测;在地点上,铁岗水库和西丽水库中的藻易产生和释放异味物质。由室内实验发现,在藻生长状态较好时,异味物质大部分存在于藻细胞内,因此在水厂处理工艺中,除去藻时尽量保持藻细胞的完整性,避免藻细胞内的异味物质释放到水体中。
2.2应用情况
该课题通过对实际水体长期监测及模拟致嗅藻的生长环境进行实验室研究,其研究成果对预防藻类爆发及产生的嗅味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自2018年10月份以来该研究成果对指导集团水厂避免藻类爆发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保障了广大用户饮水安全。
2.3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预测饮用水水源的嗅味问题,优化水厂运行和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主要完成单位及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市水务(集团)水质监测站。
主要完成人:刘波、张凌云、朱厚亚、赵莉、张德明、徐荣、乔素兰、朱琴、刘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