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交流

行业热点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交流 > 行业热点
自来水——最公平、最安全的饮用水,疫情时期的安全卫士
发布日期:

 导言
  上海医疗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免疫演讲中指出,“人类社会上最大的卫生贡献,一个是疫苗,第二个是清洁的饮用水,这是提升人类寿命的主要原因”。然而在社会舆论中,对自来水的评价似乎并不高。疫情突发,关于自来水的不实传闻四起,不少百姓选择抢购桶装水瓶装水,更有甚者,以不喝自来水为“独树一帜”。
  2月8日,在本刊订阅号所发布的“非常应对”第七篇特稿中(非常应对 | 大家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为专业层面和社会层面对自来水评价的两极分化现象,很大程度来源自水务行业长期以来低调、务实的行业作风。如今,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来水正正名了?
  为此,《净水技术》杂志社通过采编行业专家观点,查阅文献资料,通过重新的梳理、整合,汇总本文。本文谨抛砖引玉,从水质提升、水质保持、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提出“自来水——最公平、最可靠、最安全的饮用水”的观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阴霾所笼罩的农历鼠年春节假期,让人们对于公共卫生安全、自身健康的关注上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特别是“新冠病毒是否会通过水体进行传播”、“新冠病毒是否会通过饮用水的途径传播”、“自来水为什么要加氯”、“疫情期间是否加大了氯添加量”等问题,近日来受到广泛关注。
  “自来水是第一食品,是相对最公平、最可靠、最安全的饮用水”,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南方水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顾玉亮表示。
  客观来说,疫情非常时期下人们的防范心理普遍趋于谨慎。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部分市民在选择饮用水时,会倾向于一次饮用完毕的瓶装水、通过饮水机分次饮用的桶装水、以及以自来水为进水的净水器。由于商业活动的过度宣传和不当舆论的误导,不少市民难辨真伪,认为瓶装/桶装水或净水器过滤比直接饮用自来水更加安全健康。对此,顾玉亮主任认为,“龙头水含有微量、具有水质维持作用的余氯,是不可替代的饮用水,是公共卫生的一道重要防线;特殊时期,自来水通过余氯和煮沸的“双保险”,能够达到安全可靠。因此建议居民:喝自来水,喝开水;用自来水,洗手、洗澡、洁具。”
  水厂工艺与微生物的去除和灭活
  为何疫情下饮用自来水更能保证安全?安全在工艺上具体体现是什么?对此,南方水中心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东介绍,“消毒是病毒灭活的关键环节,上海的自来水出厂前,都要经过游离氯、氯胺的消毒处理,并严格控制游离氯消毒CT值≥15mg/L‧min(CT值是指消毒剂有效浓度和有效接触时间的乘积,是重要的消毒工艺参数),消毒剂的使用量是根据原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调节,疫情期间没有大的变化。水质数据表明,上海自来水厂运行稳定可靠,出厂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此外,上海对出厂水浊度的控制上也十分严格,各水厂出厂水浊度严格控制在0.1-0.2 NTU以下。依据美国联邦环保局饮用水病毒去除技术指南,当水厂滤后水浊度在 0.3-1.0 NTU 时,病毒去除率一般为 90% 以上;而当滤后水浊度低于 0.3 NTU 时,病毒去除率可达 99%。以上两方面措施,有效保证了微生物的灭活和去除效果。”
  南方水中心水质检测中心承担上海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自来水厂的出厂水和市政管网水水质检测任务,是上海自来水水质的“守门员”。检测中心主任李宁介绍,“上海各水厂化验室每4小时检测一次出厂水微生物指标,南方水中心每天对全市500个供水管网采样点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从历年检测结果看,均符合国家和上海市地方标准要求。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查阅上海市水务(海洋)局公开的上海中心城区供水水质数据(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也可以发现[1],本市中心城区自来水厂出厂水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微生物指标均未检出,菌落总数2018年最大值29 CFU/mL,满足上海市地方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 31/T 1091—2018)规定的50 CFU/mL限值要求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100 CFU/mL限值要求。
2023-10-30T07:13:04.png
 余氯与水质安全的保持
  自来水厂与居民家中龙头之间,还有较长的市政供水管网和众多的二次供水设施,如何保证输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呢?南方水中心总工程师姜蕾介绍,“市政管网和二次供水环节主要是保证微生物不再复苏滋生,确保出厂水的微生物安全。出厂水总氯有严格控制,输配过程中如进一步降低输配和二次供水水龄,微生物安全将更可靠。目前上海市政供水管网一般控制总氯0.8 mg/L左右。水中的氯可能会影响自来水口感(各人的嗅觉、味觉不同;也与水的温度有关,一般来讲,水温低一点,口感好一点),但无论在一般时期还是在疫情的非常时期,都必须把微生物安全放在首位,这是饮用水安全的全球性共识。”从南方水中心2018年、2019年对上海市宝山、杨浦和虹口三区的5000余家居民龙头水、16014组抽检数据来看,居民龙头水总氯100%大于0.05 mg/L;浊度100%小于0.50 NTU(其中94.68%浊度小于0.30 NTU),不仅满足国家标准,同时满足上海市地方标准,居民龙头水的生物安全有良好的保障。“管网、水箱、龙头水中的微量余氯,主要作用是抑菌、抑病毒,构建一个安全的输配水环境,保证龙头水中的余氯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关键之举”,南方水中心主任顾玉亮也这样认为。
  严格的多级水质把关
  与一般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一样,自来水也有多级、完善的科学监管体系。以上海为例,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上海是全国首个制定并实施饮用水水质地方标准的城市,不但在水质指标的限值上要求更为苛刻,更针对上海高品质供水目标,增加了对水质卫生安全、感官性状等重要指标的要求。根据《上海市供水水质管理细则》[2],除了供水企业例行以4 h、8 h为周期的自行检测外,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对市属供水企业的原水进行每月一次的29项指标监测,对水厂出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42项指标和每年不少于一次的106项指标监测,对管网水进行每月一次的7项指标监测。市卫健委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也要定期对居民龙头水进行采样监测。为了建立社会监督的良性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示水质监测信息,同时要求供水企业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向社会公开水质检测信息。在疫情的非常时期,供水部门以社会责任为先,进一步加强供水安全运行,增加水质检测频率,自来水水质会得到更好的监管和保障。
  包装饮用水——一定前提下自来水的有益补充
  那么,为什么说自来水是相对最安全的,难道瓶装水、桶装水、净水器就不安全了吗?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自来水、瓶装水、桶装水、净水器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瓶装水和桶装水等包装饮用水,因口感清冽(低水温等因素)、有益健康(部分产品的宣传)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携带便利的瓶装水,已成为了外出旅游时不可缺少的饮用水来源。我国部分品牌包装饮用水企业的硬件设施、管理能力已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对于此类企业,由于生产流程全封闭,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臭氧、紫外等消毒方式,包装饮用水产品的水质可以达到合格,甚至优质。但是,国内仍存在一些硬件相对落后、管理水平相对较差的包装饮用水企业,其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保证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
  然而,和自来水相比,无论是瓶装水还是桶装水,为了追求口感,一般不含有余氯作为水质保持的“保鲜剂”,一旦开封与空气接触,具有一定的微生物安全风险。特别对于桶装水而言,由于需要通过饮水机加热或取用,饮用水自身的清洁状况将直接影响桶装水开封后的微生物安全。南方水中心曾经对两个知名品牌的饮用纯净水(桶装水)开展微生物专项检测,检测数据表明,其中一个品牌的桶装水刚开封后的水样即测得细菌总数为13 CFU/mL。试验进一步检测了桶装水配套的饮水机的微生物安全,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品牌通过饮水机放出的饮用水,细菌总数分别高达130 CFU/mL和135 CFU/mL,远超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上海生活饮用水地方标准中对微生物的限值要求。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丁爱中副院长曾在2013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3],“瓶(桶)装水也有它的风险,比方它(饮用水)在瓶中、桶中存在时间比较长,可能会产生一些其他的问题,比方一些微量的生物的问题,一些细菌有可能会繁殖。”可见,对于公共场所(特别是办公区域)等人员流动大、室内空气质量存疑的场合,饮用含有余氯作为水质维持剂的自来水,比水质保持效果不佳的包装饮用水相对更为安全。
  但无论如何,包装饮用水作为一种便利的饮用水来源,如果生产与运输全过程质量受控,不管是瓶装水或桶装水,即开即饮勿久存,饮水机保持足够的清洗消毒频率,依然可以是自来水的有益补充。
2023-10-30T07:13:20.png
 净水器——安全的前提是“会用”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购买了家用净水设备,绝大部分老百姓选购的初衷是希望净水器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饮用水。然而,净水器相当于一个微型水厂,由于净水器本身的原材料与工艺问题,用户在净水器的选择、使用、维护方面受专业限制,净水器过滤水的微生物二次污染现象十分普遍。20世纪90年代,国外就有文献对净水器二次污染进行过报道,发现使用中的净水器有64%过滤水微生物浓度高于同一住处自来水的微生物浓度[4]。在国内,近几年净水器二次污染问题被广泛关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曾在2012年对28户使用净水器的上海家庭进行过入户调查[5],研究显示, 71.4%的过滤水中异养菌总数超过同一住处自来水中细菌数量,53.6%净水器过滤水微生物数量超标,这表明微生物易在净水器内形成生物膜或生长繁殖。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天津52户使用净水器的家庭进行调查[6],研究结果显示,61.5%的净水设备过滤水中检测出菌落总数,有28.8%的净水设备过滤水中菌落总数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100 CFU/mL,其中1台净水设备出水检出总大肠菌群,占全部用户的1.9%,结果表明,家用净水设备细菌污染存在着引发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净水器生产制造门槛较低,国内大量净水器生产企业均采用外购配件进行改装生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活性炭等耗材的质量更是堪忧[4]。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曾对涉及国产与进口的307台不同类型的家用净水器的卫生学检测资料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7],结果发现国产净水器中含有颗粒活性炭滤芯的不合格率最高,达到18.5%,同类进口产品与国产产品相似,达到17.5%;含反渗透膜结构的家用净水器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浸泡试验不合格,结论显示活性炭滤芯已经成为影响家用净水器水处理元件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制约家用净水器整机卫生安全的关键因素。
  净水器的理念、初衷,确实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品质,特别在饮用水的口感方面,净水器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净水器带来的水质风险不确定性,一是来源于自身的材质、耗材的质量,二来源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保养频率,如果选择、使用和维护不当,则易变成细菌滋生地,反而得不偿失。
  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应该以更安全、更可靠为原则,选择适当的饮用水来源。包装饮用水由于没有持续维持饮用水安全的余氯,如果不能短时间一次性饮用完毕,存在微生物再次滋生的风险;如果净水器选择、使用与维护不当,同样存在微生物二次污染的风险。顾玉亮主任总结道,“虽然包装饮用水在安全的前提下,依然是自来水的有益补充,但我仍然坚持,在有微量余氯作为生物安全保护剂的前提下,将自来水烧开饮用,能起到‘双保险’的效果;市政自来水是相对最公平、最可靠、最安全的饮用水,疫情时期的安全卫士”。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水务(海洋)局. 便民提示[EB/OL]. http://swj.sh.gov.cn/bmts/index.html, 2020.
  [2] 上海市水务局. 关于印发《上海市供水水质管理细则的通知》[EB]. 2018-09-27.
  [3] CCTV节目官网. 《每周质量报告》 20130630 瓶装水调查[EB/OL].http://tv.cctv.com/2013/06/30/VIDE1372571880250885.shtml, 2013-06-30.
  [4]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 净水器微生物二次污染白皮书[Z]. 2019-08. .
  [5] 周昭彦 胡必杰 鲍容. 净水器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2(12): 2580-2582.
  [6] 王达伟. 家用净水设备细菌污染及与水接触材料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研究[D].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
  [7] 胡俊明, 喻晓毅, 王京京, 等. 不同类型家用净水器安全性与功能性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26(5):435-436.
  来源:净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