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交流

行业热点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交流 > 行业热点
破局老城内涝 恢复美丽家园
发布日期:

水利部发布的《2018中国水旱灾害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149县(市、区)19515乡(镇)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5576.55万人,因灾死亡187人、失踪32人,紧急转移836.25万人,倒塌房屋8.51万间,83 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直接经济损失1615.47亿元,占当年GDP的0.18%。相对于新城来说,这组数据背后,更多的是城市老城区成为内涝重灾区的景象:广场变池塘、街道成河道;小汽车被淹、公交车受困;井盖被冲开、雨水成污水……逢雨必涝、老城区“看海”成为常态,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早已成为过去。要想找回曾经的美丽城区,根治内涝顽疾迫在眉睫。
  ●仔细把脉,找准内涝“病因”
  万物皆有因果。要想治理城市老城区内涝,必须认真研究,找准原因。城市老城区普遍存在建设密度大、排水设施及管网欠账严重、缺乏有效的河渠通道等问题,尤其对于内涝积水严重的地区,一般地势较为低洼,周边大量高地势区域雨水径流汇集,且易受河水、海水顶托,造成部分城市老城区内涝积水严重。总结来说,城市老城区内涝积水典型问题就是源头不减量、分区不合理、设施欠账多、“内不能蓄、外不能排”。
  ●斟酌药方,消除内涝积水
  找准病因后,还需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斟酌药方,如此方能对症下药、去除病根。要解决老城区内涝积水的问题,不能只是单一地增加设施和管网的规模,应首先梳理流域的排水分区,采用高水高排、分区优化的策略,将地势较高区域的雨水通过合理组织主干排水通道重力自流排放,缩减地形较低、易受河水和潮水顶托区域的汇水面积,降低易涝区域的排涝压力。
  在排水分区内部,要探索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自然方式,重新定义城市中的自然,全面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路线,合理确定分区内部空间、竖向、设施,优先将城市蓝绿用地作为承接水的复合功能的空间载体,尽可能地缩减需要提升灰色设施和改造管网的区域,系统解决老城区内涝积水问题,形成“蓝绿灰”融合的韧性网络,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内涝防治系统。
  ●对症下药,用海绵理念破局
  近年来,海绵城市理念中“源头减量”对于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在业界已经达成普遍共识,但是对于老城区来说实施难度却很大,如何在老城区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理念这服药的药效?应做到综合效益最大化,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要充分结合旧城改造、闲置用地开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内容,同步实施海绵源头减量工作;二是要选择实施难度较小的公共绿地、广场以及学校、工业企业、商业办公等占地较大的区域,这部分用地空间除了可以有效控制自身的雨水径流外,具备相应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引入周边地块及道路的雨水进行调蓄;三是对于蓄涝起到关键作用的要优先安排,重点关注低洼的绿地、内河湖、坑塘、湿地等,内河湖可通过降低日常运行水位腾出调蓄空间,低洼绿地通过旱天和雨天的干湿交替提供蓄存条件,这些用地均可作为节点海绵空间优先实施,用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和削减峰值径流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灰色基础设施的投入,还能起到水质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此外,在流域排水分区层面,统筹谋划源头减量、分区优化、更新管网、蓄排并举的系统规划,是制定积水点解决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的解决方案,不应仅针对积水道路本身,而是要梳理上下游关系,划定排水单元。应制定多个解决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尽量优先将雨水(积水)通过地表进行蓄滞、排除,而非单一地将雨水(积水)排入造价较高、实施难度大的地下管道和设施。此处重点强调“三个分离”:一是远水与近水分离,即“高水高排”,将地势较高的远水通过分流减量;二是地表水与管道水分离,地表的积水通过合理竖向设计,有序组织在地表空间加以控制;三是蓄排空间与功能空间分离,通过道路断面的合理设计,在满足通行功能前提下,可选择分隔绿地、部分非机动车道等区域增加蓄滞雨水的空间,通过有序引导与管控,增强蓄水排涝能力,缓解内涝积水问题。
  无论是对新城还是老城来说,内涝防治都是系统工程,需要市政、水利、生态、景观等多专业协作,应打破行业和空间的界限与壁垒,构建“蓝绿灰”融合的综合内涝防治系统平台,通过空间、竖向、设施对各专业进行系统耦合,转变碎片化的工程治理模式为水陆协同、建管一体的全过程治理模式,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还给百姓一个美丽家园。(发表:2020年8月24日《中国建设报·中国美丽城市》第6-7版)
2023-10-30T01:31:27.png
王 晨
  男,1986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水环境治理所所长,长期从事市政工程、海绵城市、排水防涝、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工作,主持的代表性项目有《海口市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技术服务》《海口市生态安全排水系统构建规划》《海口市重点区排水防涝系统化方案》等,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标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手册等课题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工作。
来源: 美丽城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