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交流

行业热点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交流 > 国际交流
雨雨雨雨雨,丹麦的城市暴雨管理十年记
发布日期:

 

雨雨雨雨雨,丹麦的城市暴雨管理十年记
  原创 投资君 丹麦投资促进局 昨天
  这几天身处国内南方
  关键字大概只有一个字
  雨
  。。。。
  。。。
  。。
  。

  气候变化给地球上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影响,丹麦的夏天也变得冷热无常。
  我们今天围绕下雨,来聊一聊十年前,一场促成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始“暴雨管理”城市规划的突发大雨。
  十年过去了,哥哈的“暴雨管理计划”成为众多城市规划的经典案例。2016年,哥本哈根内城生态防洪项目获得了Asla分析规划类杰出奖。来自丹麦的安博戴水道事务所还设计了纽约暴雨修复计划、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等全球著名的城市雨水防控项目。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丹麦做的有多好,再多的防御当雨形成灾害式自然气候的时候都显得很苍白。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多维思考主动应对,希望你们喜欢今天我们带来的一点点启发。
2023-11-02T08:37:58.png
  2011年7月2日,一场150毫米的暴雨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淹没了哥本哈根,主要道路泛滥成灾,市区大多区域积水高达一米,这场被誉为千年一遇的洪水造成了约60亿丹麦克朗(10.4亿美元)的损失。

2023-11-02T08:38:06.png

2023-11-02T08:38:14.png
2023-11-02T08:38:20.png

  北欧的这座童话之城一时之间被暴雨浇筑,把丹麦人浇醒:治理洪灾看上去是水利部门的事,但实际上它涉及到市政规划、水务、环保、城市管理多个部门,需要规划师、政治家、地产开放商、公共事业应用商、市民等多方协调。
  丹麦各地纷纷召开研讨会,讨论应对极端降水天气的措施,并接连推出了“气候适应计划”和“暴雨管理规划”(Cloudburst Management Plan),防洪防涝,安排!
  哥本哈根在2014年之后屡次当选联合国宜居城市和绿色首都,它的防洪防涝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丹麦实施策略的总体原则就是在上流域保留雨水,为低洼地区提供强大而适应性强的排水。
  在暴雨事件发生时,雨水往往被迅速排到下游,造成雨洪处理系统崩溃而使未经处理的雨水混合污水一起汇入河流;如果将雨水截流在上游段,并着重于雨水分流,下游区域的峰值流量将会大幅度降低,下水道和废水处理设施的负荷会大大减少。
  而在解决排水问题时,哥本哈根市政府并没有从传统的地下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原因有二:
  一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越来越少;
  二是改造常规管道系统花销巨大。
  面对极端天气的袭击和压力日增的下水道系统,哥本哈根给出的答案是蓝绿基础设施策略(Blue-Green Infrastructure,又被称为BGI)。
  何为蓝绿色战略
  蓝绿基础设施战略就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将绿地和水系两种具有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将城市的水文功能(蓝)和植被系统(绿)相辅相成,在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带来影响的同时,提升城市宜居性。
  蓝=池塘、城市湿地、洼地、流动水道
  绿=公园、绿色屋顶、行道、绿道树、城市排水措施
2023-11-02T08:38:29.png
  哥本哈根的“暴雨管理计划”针对8个中心城市集水区,总面积为34km²,它包括300个项目,预计将以每年15个的速度在未来20年内全部完工。
  这些项目就指的是在城市里建起一系列的蓝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例如具有暴雨抵抗能力的街道、公园、广场,它们在做好排水储水的本职工作同时,可满足城市的重要服务,例如交通,娱乐,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从而创造了一种战略和可行的方法来确保长期的弹性和经济活力。
  说了这么多 不如我们上实例?
  01 内城生态防洪景观设计
2023-11-02T08:38:36.png
2023-11-02T08:38:44.png
  圣约尔根湖(图源网络)
  哥本哈根是一座水城,有很多城市公园和河滨公园沿着河流和湖泊修建。请看图示,区别于传统的河流旁边竖起高高的堤坝,哥哈把河的旁边修建了许多绿化带,按照“安全区”和“暴雨区”分了植被。平日里,下沉式绿地就是公园,绿化带和植被带就是观赏的功能。
  当降雨量增多,城市内的湖滨公园将会发挥吸纳雨水的海绵作用。哥本哈根挖低了市区三大内湖之一的圣约尔根湖,将湖水水位降低了二分之一,为城市创造出一大片雨水集蓄区,而且是以远低于建造水泥蓄水池的成本哦。
2023-11-02T08:38:52.png
  街心公园(图源网络)
  这种多功能暴雨干预设施不仅可以有效容纳雨水、分担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流,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交通噪音、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空间。
  02 街道布局有巧思
  在防洪这件事上,“暴雨管理规划”的设计师们是花了一番心思的。首先,机动车道是用柏油和沥青铺成的,但人行道更多是可以渗水的花岗岩或厚木板。此外,设计师们用截然不同的方式设计各种道路。
  暴雨路
2023-11-02T08:39:02.png

  设计师将道路变为中间低两边高的V形
  暴雨的时候
  雨水会从道路两侧流向中间的绿化带
  下图:
  哥本哈根Tasinge Plads街区,下暴雨时,社区中间的花坛能够储水,倒伞型的雕塑也能储水,地形规划将雨水倒流至中间的地下水槽。让城市具备“气候韧性”的功能。
2023-11-02T08:40:04.png

  下图:
  Skt. Kjelds Plads街区。9000平方米的沥青马路被500余棵新树木、野草、植被取代。“更少沥青马路,更多绿色树木”是气候适应性城市的目标。雨水防护经历两次冲刷渗入绿色雨水床。
2023-11-02T08:39:26.png
  林荫路
2023-11-02T08:39:53.png
  道路两旁是下凹式的绿地
  暴雨时可以存储雨水
  绿地下铺设直径达3米多的排水管道
  雨水可以通过管道流入湖泊和海洋
  次级道路
  有些位于低洼的次级道路(通常是小巷中的路)在暴雨时会变成雨水滞留街道,即城市的蓄水池。这些街道都使用了透水铺装的技术,可以使滞留的雨水经净化而渗入地下,从而实现对地下含水层的补给。
2023-11-02T08:40:19.png
  低投入高收益的蓝绿色战略解决了洪水管理和水质的关键问题,同时力求与城市环境建立最大的协同效应。
  如今在防洪防涝领域,哥本哈根已经进展顺利,哥本哈根暴雨管理的成功也成为了城市设计上的经典案例,采用了多元科研思维方法,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2019年,哥哈有300余个“气候适应类”项目,以适应“百年一遇”的气候挑战。当然,如果发生极端情况,很多措施也无济于事。
  就像暴雨管理计划设计师说的那样,“我们不想仅仅将其视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只是将其视为为城市发展创造机会,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还在不断延续中。。。
  多维思考、提前规划和设计
  希望我们在绿色转型中兼顾宜居城市
  将暴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